翠柳垂枝笼江岸,纤红参差碧水流。3月15-16日,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班在陇南拉开帷幕,来自兰州、陇南、金昌、临夏、嘉峪关、白银等11个市州的160余名自然资源系统干部相聚陇南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学习活动。
“会上听专家授课、会后现场观摩避险点,学看结合,系统又深刻,对我们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班的学员热情洋溢地说到。
年初,省厅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更深层次深化“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防灾减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在全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宣传活动。紧绷防灾弦,促学再提质,强化防灾减灾责任意识,让风险防控理念入脑入心。
以培促学,以学提质。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定期举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班,能有效提高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内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更新管理方式方法,更加及时有效应对,将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向前推进。
3月以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班面向全省十三个市州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在定西、陇南两市分期开展。邀请了省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重点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责任落实、地质风险防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授课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各市州、县区地质防治管理干部及技术骨干对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认识。参训人员达到300余人。
听汇报、看展厅,赏实景、学经验,在定西安定区巉口镇山海新区搬迁集中安置点、陇南市武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地,参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统一乘车前往观摩地,了解当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建设情况,学习交流各处的先进做法和特色亮点。宽敞整洁的村庄道路、功能齐全的文化娱乐广场、干净卫生的房前屋后......地灾防治的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实地参观、现场交流,学员在零距离学习中开阔了视野,对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建设情况有了更多认识,更为各市州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学习、行动素材,增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同步宣传,入脑入心。防灾减灾事关每一个人,既要让专业人员涨才干、练经验,也要让一线群众看得懂、记得住。当专业培训在全省拉开序幕时,省自然资源厅同步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人员在武威天祝县城关小学、陇南两当西坡、唐家庄村等地开始进行“进村入户”、“科普进校”地灾防治主题宣传,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区群众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力度,努力让防灾减灾理念深入人心,把安全“装”进心里,让防范“融”入血液。
“我们常说的地质灾害都有哪些?”“临时避灾,可以选择哪些场所?”天祝县城关小学课堂上,一场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科普教育正在进行,宣传人员结合实际案例、图文动画等,设置知识科普、有奖竞答等环节,引导同学们认识到防灾减灾理念的重要性,了解掌握基本避险自救方式。
将防灾减灾科普搬进日常生活,是常态化防范地灾隐患风险,提高群众警觉意识的方式之一。唐家庄村会议室里,群众、干部、群测群防员等齐聚一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地质灾害构成要素、地质灾害类别、避险自救方式等常识,并结合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江顶崖、牙豁口、果耶等已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给大家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地质灾害避险知识课,加深了群众对地质灾害风险的了解和重视。
“2023年,我们将在省厅的带领下,持续加强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郭富赟表示,下一步,防治中心将继续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和主力军作用,把“三抓三促”行动落实到位,切实履行好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抓总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在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上再加力加劲、方式方法上再求实求新,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培训宣传趣味性,让防灾减灾工作和理念深入人心。